《吉林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作用 加快推进学术的繁荣和发展 ———校长李元元在第四届学术委员会聘任会议上的讲话

   期次:第549期      查看:272   

  新一届学术委员会是按照新的《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组建的,是严格按照《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要求,强调了规范,继承了上届学术委员会的成功之处,利用了上位法留有的制度空间,充分结合了学校实际,经过层层民主选举产生的,既体现了学术的权威性和学科的综合性,又体现了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学术治理的要求以及学校学术管理体制机制的与时俱进,具有非常鲜明的吉大特点。
  第一,强调了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既适度分离又协调统一的关系。2009年,在高校去行政化的改革背景下,上届学术委员会应时而生,以学校党政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全部退出学术委员会为标志,尝试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对分离的运行机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学校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对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关系探索有了新的认识,认为只有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相互支撑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制度设计上,一方面对学术委员会人员构成进行了调整,允许部分具有领导职务的教师进入各级学术委员会,保证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及时有效沟通,同时,又严格限定了代表“行政权力”的“学校及职能部门党政领导”人数不得多于学术委员会总人数的1/4,代表“学术权力”的“专任教师”人数不得少于学术委员会总人数的1/2,使“话语权”向代表“学术权力”的“专任教师”倾斜,强调了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既适度分离又相互依托、相互支撑。另一方面,在校学术委员会的席位构成中,设立了“当然委员席位”,规定了“当然委员席位委员由校长和分管教学、科研、人事工作的校领导担任”,旨在把学校在学术上的目标、规划和理想,与教授的目标、理想及期望有机结合起来,使学术权力在行政权力的保障下有效发挥作用。
  第二,体现了学校最高学术权力机构的地位。学术是大学的核心价值,学术委员会是维护和保证大学不偏离其核心价值的根本保证。学校深刻秉持该理念并从三个方面明确了学术委员会在学校最高学术权力机构的地位。一是明确了各个专门委员会与学术委员会的关系,要求各专门委员会的成立需经学术委员会“授权”,其组织规程也需报学校学术委员会审定。二是要求各专门委员会要在学术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下开展工作,并且“各级学术委员会委员在同级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中所占比例不少于2/3,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应为同级学术委员会委员。”三是在工作职责中详细规定了学术委员会的职责权限,突出了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教师聘任、教学指导、科学研究、学术道德等学术事务中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
  第三,创新了学术委员会工作制度。根据学术委员会的工作实践,充分考虑到学校学院多、学科多、教师多以及学术委员会涉及人员广的特点,我们建立了学术委员会主任会议制度,规定“主任委员、校长可提议召开主任会议”,随时就相关学术事项进行研究和讨论,切实提高了学术委员会的工作效率。我们还详细规定了学术委员会会议议题的提出和确定,要求“各级学术委员会会议议题须经同级学术委员会主任审定。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可提出学校学术工作相关议题,同时接受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部学术委员会和学校职能部门提交的议题。”按照职责权限,对学部和学院学术委员会也有对应规定,不仅增强了学术委员会工作的规范性、权威性,而且进一步体现了责权的统一。
  第四,保障了学术权力的有效运行。我们详细规定了学术委员会具有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以及学术纠纷裁定处理等职权,要求涉及学校学术发展方向性的制度、规划或者指导性的方案、规则、标准等,在决策前必须提交学术委员会审议,或者交由学术委员会审议并直接作出决定;涉及高端人才评价、重要奖项评比等,须由学术委员会或者由校学术委员会授权的学术组织进行评定;涉及与学术事务相关的全局性、重大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须通报学术委员会,由学术委员会提出咨询意见。这些规定强化了学术委员会的职责,保障了学术委员会有效行使学术权力。
  第五,加强了学术委员会自身建设。我们增加了学部和学院学术委员会会议报备制度,明确规定了“学部和学院学术委员会会议结束后,须将会议结论在2个工作日内报学校学术委员会办公室”,同时我们进一步完善了投票表决制度、回避制度,加强了学术委员会自我监督,保证了学术委员会的规范运行。我们还增加了公示制度、复议制度、旁听制度、年度报告制度等外部监督机制,进一步保障了学术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在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新一届学术委员会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上述的五大特点能否为学术委员会充分发挥作用保驾护航,促进我校学术繁荣和发展?我看,关键还在于我们是否有依法治校的理念,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具有坚决维护学术公平、带头发扬学术民主、积极倡导学术自由的决心和信心,关键还在于我们能否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职责,想“治学”、敢“治学”、勤“治学”。在此,我想谈三点建议。
  一是,一定要把学术委员会章程作为处理学术事务的制度依据。可以说新的学术委员会章程是学校历史上依据最充分、结合实际最紧密、涉及内容最全面、内在逻辑最严密的一部学术委员会章程。一部好的章程是否能够实施好、能否有效保障学术委员会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我们学校各级行政部门和学术组织是否能够在思想上重视章程、在情感上尊重章程、在工作中自觉维护章程的权威性、严格执行章程;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把章程当作处理学术事务的“基本法”,“法者,治之端也”,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章程的重要作用,把它放在“法”的高度,这是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作用,促进学术繁荣和发展的根本前提。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深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际,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就从学术委员会做起,贯彻落实依法治校理念,发扬隆法明德之精神,在良好的制度设计的基础上,希望通过全校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推动学校学术的繁荣和发展。
  二是,学术委员会一定要坚决维护学术公平,带头发扬学术民主,积极倡导学术自由。学术委员会是学校最高学术权力机构,具有学术决策、审议、评定、咨询以及仲裁的最高权力,学术委员会只有自身坚决维护学术公平,才能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学术生态;各位委员都是学术权威,只有带头发扬学术民主,容忍不同声音、不同观点、不同见解,才能创造宽松良好的学术环境;学术委员会作为学校最高学术权力机构、学术委员会委员作为学术权威代表,只有积极倡导学术自由,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学术环境,才能在全校范围内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创造“百花齐放”的学术繁荣。目前,学校发展还处在夯实基础、积蓄能量、调整结构、提高质量、提升水平、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好的学术生态、好的学术环境、好的学术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吉林大学不占“地利”之优,我们必须建设好“人和”的软环境,切实加快我校学术的繁荣和发展。
  三是,学术委员会一定要站在推动学校学术繁荣和发展的全局,认真履行职责。学术委员会是学校学术权威和学术代表的集合,对内是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引领者,是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示范者,代表水平、公平和标杆,对外代表学校的精神和风貌,“士不可以不弘毅”,因此学术委员会必须站在推动学校学术繁荣和发展的全局,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规划,严把学术发展方向关;做好涉及高端人才、科研奖项等学术评价,严把学术质量关;做好学术不端行为的仲裁和调查工作,严把学术道德关。我校正处在全面推进深化综合改革阶段,学术委员会包括学校党政班子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学术权力积极支持行政权力做事,行政权力充分保障学术权力有效,两者相互支撑,和谐统一,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校学术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各位委员,在全面推进学校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意识,坚持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坚守立德树人、教育兴邦的责任,加快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深入实施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创新兴校、开放活校、文化荣校战略,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在这里,我提五点要求,与诸位委员共勉。
  第一,发挥学术委员会指导作用,加强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各级学术委员会也应该紧紧抓住这一根本任务,发挥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作用。有人可能认为,学术委员会更应该关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这类问题,这样的认识显然是片面的,在高等学校中任何学术都不能脱离人才培养,人才培养就是高等学校最大的学术。在我校综合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把学术发展作为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学术发展体系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我校在学术委员会下专门设立了教学委员会,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学术委员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各学院要强化文化传承的育人功能,造就一批“志高远、敢担当,基础厚、能力强,会创新、适应广”的民族中坚。这就需要我们学术委员会一方面要发挥在教学方面的指导作用,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要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环节等进行认真深入研究,提出先进性的教育理念和针对性强的教育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指导好各人才培养单位,狠抓落实,加强研究生培养改革,我校研究生数量庞大,在全国位居前列,我们要以此为突破口,强化人才培养特色,系统推进“学术型、工程应用型、管理型、国际型和创业型”等五种类型的创新人才培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当然,各位学术委员会委员不仅在教学、学术上是青年教师和学生的指导者,在生活上也是青年教师和学生的指导者,希望你们多提携、多指导、多包容,为学校学术繁荣和发展培养更多新生力量。
  第二,发挥学术委员会权威作用,加强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在我校的改革发展中处于战略性、全局性、基础性的重要地位,加强学科建设是学术委员会的首要任务。合校十多年来,我校学科规模庞大、设置庞杂,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有的是重复建设,有的是水平不高,有的是有什么和尚念什么经,部分学科无序发展,缺少规划,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严重不符,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科建设,打破学科壁垒,优化和调整学科结构与布局,这就需要我们学术委员会发挥权威作用,凝练学科方向、精简学科数量、改善学科生态,最终达到“发展规模适度、结构布局合理、建设层级清晰、目标定位明确、整体生态平衡、竞争优势持续”的目的。2014年10月30日第十七次校长办公会通过了《吉林大学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工作总体方案》,依据学校的办学资源和能力提出了学校一级学科整体规模控制在55个左右、本科专业控制在90个左右的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目标。由于历史原因,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工作,我希望学术委员会贡献集体智慧,发挥权威作用,勇挑重担,积极配合,完成这一改革难题。
  第三,发挥学术委员会引领作用,加强科学研究。学术的繁荣是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加强科学研究是实现学术繁荣和发展的唯一途径。学术委员会要站在科学前沿,真正起到学术引领的作用。首先,要引领学术发展方向。吉林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东北的唯一一所综合性重点大学,也是我们党亲手创建的大学,作为代表吉大水平和声望的最高学术权力机构,我们既要有荣誉感,更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要胸怀天下,用国际视野,引领学术方向,加强科学研究高水平发展,努力产出原创性、开创性的科研成果,争取科研成果数量更进一步,科研成果质量大踏步,使吉林大学更有水平、更有声望。其次,要指导好青年教师的发展。青年教师是吉林大学的未来,我们要在科学研究上做好引路人,使他们心无旁骛,热心学术,专心科研,加强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再次,加强科研项目的组织。我们要以学术引领,组织好科研力量,承担更多更好的科研项目,满足国家急需及重大需求,努力争取更多横向项目,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之,引领就是带头,学术委员会委员要带好头,多带头,切实促进科学研究上台阶、上层次。
  第四,发挥学术委员会凝心聚力作用,加强高端人才引育。在座的每位委员都是桃李遍天下,有影响力和向心力,我希望各位委员利用自己的影响,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育,说实话,在高端人才方面我们吉林大学比较薄弱,同京沪某些高校相比明显不足,与其他众多院校也有很大差距。如果我们发挥学术委员会凝心聚力作用,加强高端人才引育,迎头赶上,我们综合竞争力将大大加强。我们目前在世界学术排名中排在300-400,接近300,在这一指标体系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杰出校友、杰出师资以及高被引科学家等三个指标得分全为零,我们几乎全靠科研论文数量来得分,因此高端人才的重要作用,就不用我多说。2014年在长江学者评选上,我们只有文科两名教授入选,理科全军覆没,如果长期这样发展,不用多长时间,吉林大学将被国内兄弟院校甩出很远,就更别说挤身世界强校之列了。“大学者,大师之谓也”,接下来长时间内,我们将坚定不移继续实施《吉林大学高端人才培育计划》,做好“万人计划”、“千人计划”、“杰青”、“长江学者”、“长白山学者”等各类高端人才的引育工作;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吉林大学海外博士引进计划》,储备造就一批优秀青年才俊。吉林大学地处东北,地理位置条件不好,学术委员会更要发挥凝心聚力作用,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第五,发挥学术委员会的模范作用,加强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学术委员会是学术权力机构,就要致力于追求学术内在的文化价值,努力担当起民族国家和社会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不断加强学术道德修养自律,率先垂范,杜绝各种越轨和失范行为,力戒浮躁浮夸,发挥学术道德表率和模范作用,加强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良好学风和良好的学术氛围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学术委员会是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的源头,“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我们要自觉地从“源头”抓起,坚持立德树人,形成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的良好氛围,切实促进学校学术的繁荣和发展。

吉林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9286次访问,全刊已有3609135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