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穹顶之下我们何去何从

   期次:第551期   作者:康子怡   查看:47   

  自从“雾霾”这一概念走进人们的视野,我的家乡———河北似乎就成了一个频现的省份。各种雾霾严重程度的排名,各地雾霾情况的报道,总是揪着我这颗远在千里之外的游子心。就连朋友圈里“晒蓝天”也似乎成为了一种奢侈。
  柴静的《穹顶之下》一经推出,便刷爆了朋友圈,褒贬不一的声音各执一词。我看过之后,觉得它触及到了我心中的那一块柔软。我不知道这个片子是不是像有人说的那样为了哗众取宠,不知道此片作为公益片推出,是因为她作为母亲的血液里散发的伟大,还是她曾为一名记者的肩上担当的道义,抑或是作为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一个普通人的良知。但不论是哪一个身份,她的努力都应该值得我们这些看着雾霾漫天,却仍然无动于衷的人学习。我不懂那些上升下降的曲线是否符合科学依据,我也不明白那些数据的背后隐藏的是真是假。但是,我依然要感谢这部片子,因为它告诉我们,面对雾霾,我们不是只可以抱怨相关部门不负责,而可以从我们做起,为空气做点儿事。就像片中所说“我们没有权利只知消费,不知克制,我们没有权利只知抱怨,不知建设。”
  柴静在片中提到3个问题:雾霾是什么?它是怎么来的?我们该怎么办?我始终觉得第3个问题是我们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应该去思考并付诸行动的。是的,我们知道了雾霾的危害,晓得了雾霾的种种来源,我们看着一条条曲线的上升下降,看着一个个数据的变换不停,然后呢?我们继续戴着口罩,在茫茫雾霾中摸索前进吗?当然不是!我们可以做的有很多。我们不必背会雾霾的概念,不必用外行人的视角想象雾霾和肺癌有怎样的联系。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身做起,并用自己的力量去感染身边的人。
  我们对环境的希望不应仅寄予在环境等部门的管理之中,更应该寄托在我们的行为举止之间。我们与其纠结于那些声音,倒不如像柴静一样提醒楼下的餐厅安装油烟净化器。我们可以像片中提到的那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改乘公共交通;我们可以尽量减少家用的燃煤数量,不使用劣质煤;我们可以关注污染企业名单,拒绝购买他们的产品……尽管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并不能立竿见影,但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漫天的雾霾是抵挡不住我们要治理雾霾的决心的。
  我的家乡在河北,是被戏称为钢铁产量世界第二的一片土地。尽管这里有大家谈之色变的雾霾,但是我依然热爱着。因为爱,所以行动。穹顶之下,我们何去何从?我希望我们能够不再推诿,从我做起;我希望我们能不再等待,携手启程;我希望儿时的那一抹蔚蓝是我们不曾逝去的回忆;我希望再次仰望的夜空可以出现闪闪星光。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整治好我们的家园,从你我的举手投足做起。如此这般,我们才能始终有勇气走向将来,把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来的,完璧交给我们的子孙后代!(作者系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

吉林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8299次访问,全刊已有3626855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