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物质创造与转化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传承优势 引领未来 贡献技术 持续发展

   期次:第558期      查看:30   


民安 摄


  本报讯(记者 赵家彬)5月9日,“新物质创造与转化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校党委书记杨振斌、副校长张向东,校长助理董德明,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安立佳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洪杰,以及来自清华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我校相关学科的专家、教授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我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守华主持。
  研讨会上,杨振斌指出,我校与清华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的友好关系历史悠久、血脉相连,学校间、校所间、学科间、教师间都有着长期的、全方位的合作关系。“新物质创造与转化”作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重要的前沿科学问题,对国家驱动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三个核心单位在物质科学方面各具优势和特色,“2011计划”的实施为三方进一步深化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吉林大学将全力促进“新物质创造与转化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为加速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作出贡献。
  张希院士、安立佳研究员、张洪杰院士在讲话中分别回顾了三个核心单位的科研合作历史和基础,并表示将发挥各自的优势,努力协同建设好“新物质创造与转化协同创新中心”。
  冯守华院士向与会者介绍了我校近期为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所做工作情况。合作三方就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充分研讨,并对申报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有关具体工作做了分工和安排。
  据了解,2012年12月7日,为加强吉林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两校一所)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及协同创新等方面的工作,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以及国家其他规定,两校一所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共同培育组建了科学前沿类“新物质创造与转化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将遵循“2011计划”科学前沿类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方针和总体要求,以“传承优势、引领未来、贡献技术、持续发展”为建设使命,积极申报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
  该协同创新中心的目标是着力构建先进的多学科、多单位协同科技创新机制体制,围绕物质科学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协同攻关,面向国家能源、信息、环境领域的重大需求全方位开展科学研究,探索新物质创造和转化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建立新物质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之间的联系,实现对新物质功能的设计、构筑与应用转化,产出一批物质科学基础研究的重大原创性成果,大力推动新功能物质的应用转化与产业化,培养国际一流的创新人才,逐步将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学术中心,带动多学科协同发展并促进一流学科的建立,最终以一流学科带动国际一流大学的形成。

吉林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8343次访问,全刊已有3536228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