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莫让学术真浮华

   期次:第558期   作者:学生记者 王一淼   查看:24   


薛宇奇 图


  每年,伴随着诺贝尔奖的出炉,媒体总会热闹一番。去年安徽某中学“热烈祝贺我校女婿获奖”的告示在坊间引起热议。一方面,人们戏谑着学校的另类宣传,另一方面,却是奖项名利化的悲哀。在此笔者想谈谈与诺奖有关的学术及荣誉背后的真知。
  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我们对诺贝尔奖有着巨大的关注度,因为获得诺奖象征着处于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就像是险峰上的山顶一角,遥远而令人崇敬。然而,当诺贝尔奖影响力扩大后,随之而来的经济效益慢慢地遮盖了其本身的学术意义,人们所热烈追捧的大多是诺贝尔奖的名称,而少有人关注获奖者真正的学术研究的智慧内涵。
  在高校研究领域,我们的国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取得不俗成绩,可是期间也出现一些问题。知名高校教授研究抄袭不断,博士学术论文造假等问题,让人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浮华名气渐渐掩盖了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们的真理心。我们在大学看到过很多做研究的人,慢慢地我们发现一个为了任务而探究的人总比为了真理而思索的人少了几分运气与真诚,少了坚持与恒心,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钻研学术的人很多,获得诺奖却很少。
  在普通人的生活世界,由于人们素质的差距,对一些奖项不能真正地看待。当年的“莫言热”,让人们熟记的是作家生平与作品名称和那一句“魔幻现实主义”,然而买了莫言书的人又有几人真正细心地读过,又有多少人只是如逛街一般去了书店,发了个读书的微博就以为自己是真正的精神贵族。事实上,我们国人离真知和学术还有一段距离。我们习惯于高速的生活,习惯于短期收效的成果,习惯于追求新鲜事物,而对内心真正的灵性与自我感知却思索得甚少。与其说,人们对诺贝尔奖的看法有偏颇,倒不如说,人们内心的精神领地还没有真正地净化提升。
  在大多数人的概念系统里,诺贝尔奖等于一切。得之,从此成为国人知名的学术大家,获得崇高的社会地位;失之,只是普通研究者,默默无闻。这也就是为什么出版社争相出版获奖者的著作,为什么许多学校争相与诺贝尔奖扯上关系,这也就不难解释“热烈欢迎我校女婿获奖”的告示存在了。
  其实,对待研究、对待学术、对待某些领域的尖端探索,我们既要充分关注,但也不能以此作为绝对奉从的真理,让学术过度与经济效益关联会让学术价值的光芒渐渐被遮挡,从而不利于真正的研究发展。就好比拍电影,有些导演以艺术为中心,以观众为真正服务者,获奖自然是瓜熟蒂落的事,而当导演以获奖为目的拍电影,更多收获的是一个惨淡的票房、一个辛辣的媒体评价和一个专业人士心中较差的口碑。
  所以,由诺贝尔奖说起,我们看到的是人们某些观念的错误,和社会某些态度的偏激。其实,诺贝尔奖只是个奖,和你书柜里的“三好学生”类似,不同的是,诺贝尔奖所奖励的是在人文、科学、社会上作出重大贡献的人们,所激励的是那些正在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奋斗的世界公民,所带来的是人类社会的真正福利。

吉林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8332次访问,全刊已有3535815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