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与梦想心照不“宣” 精彩不言而“谕” ———记2014 年吉林大学十佳大学生宋宣谕 学生记者 孟莹

   期次:第564期      查看:116   




  当人生沿着信念衍生出的掌纹一步步向前,她用勤奋丈量成功与彼岸的距离;当成长向着希望演化出的纵深一寸寸发展,她将努力看做远行不变的行囊,只因梦想是她心底不会遗忘的约定。以执著的拼搏向青春“宣”言;用不懈的奋斗将命运赞“谕”,来自文学院的宋宣谕,用坚持和汗水谱写了属于自己的岁月如歌。天道酬勤书山有路勇攀登生命,践行永不止息的奋斗,求知,踏着不断前行的步伐。步入大学,尽管不再有升学的压力,但对学习,宋宣谕却没有丝毫的松懈。因为她深知,即便学习不再是生活的全部重心,但其重要性确是有增无减。“我也常常思考学习与实践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但我认为在本科阶段,学习似乎更为重要,或者说这二者并不矛盾。学习是输入,实践是产出,我们只有在输入了一定的基础理论后,才能更好地实践。当然适当的实践也十分必要,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夯实学过的知识,获得更多的经验。”
  每一份努力都会有回报,因为奋斗的光彩历久弥新;每一份付出都会有收获,因为拼搏的力量经久不息。在过去的3年里,她连续6个学期专业排名均为第一,在全部33门专业课中,29门均为最高分。面对这些成绩的取得,她并没有骄傲自满抑或止步不前。她认为,学习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反思与坚持。“大学培养我们的就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一种做事态度。我们会带着这种在学习中磨练出的品质走向社会。”正是靠着这份执著与拼搏,她努力向着成功的彼岸前行。3年来,她共计获得21项荣誉。第一年就摘得国家奖学金,连续两年获得校一等奖学金,连续三年被评为校优秀学生。课堂上,她总是十分认真地学习每一节课的知识,面对不太理解的问题,她都会利用当堂课的课间,思考并解决掉它。
  如今,她甘愿放弃外保的选择,继续在母校这片沃土上学习深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她感到快乐而满足。锲而不舍潜心科研筑梦想以科学的态度论证,以勤勉的实践钻研。科研,是知识的反馈与提升,更是一种自我肯定的鼓励。在过去的3年时间里,她作为第一负责人完成的国家级创新项目获得新闻与传播学院惟一的优秀项目。在撰写的24篇学术论文里,7篇已被CSSCI来源期刊、省核心期刊、国家优秀期刊等收录发表。其中,6篇为独立作者。
  她作为独立作者,发表在核心期刊《新闻传播》上的论文《浅析融合新闻外延下的全媒介联动新闻中心———以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市坦帕新闻中心为雏形》,是她完成的第一个国家级项目,同时,该项目也是让她最为印象深刻的项目。在完成的过程中,她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在她看来,不论是选题的确立、资料的查询、想法的论证、还是论据的筛选,亦或是逐字逐句的日臻完善,每一个环节都不得马虎。有时为了一段词句的删减,她要反复斟酌;有时为了一个观点的论述,她要与老师反复讨论。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她便会及时向老师请教,认真研究学习老师推荐给她的文献资料。正是基于严谨的态度和不懈的努力,完成这一项目后,她已对科研有了一个大概的把握和理解,也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模式。
  总有一种期待,让理想闪烁光芒;总有一种动力,让生命迸发精彩。科研不息,奋斗不止,相信宋宣谕会继续在科研的路上载梦前行。躬行实践投身社会求真知想让梦想植根于土壤,必定不能缺少勤奋的浇灌;想让希望结出累累果实,必定需要坚持不懈的点滴滋养。除了努力学习课业知识,深入进行学术研究,宋宣谕还积极投身于实践,广泛参与校内外各项志愿活动。
  “志愿活动对大学生的素质、涵养和综合能力,能够有一个整体的提升。对我自己来说,我特别享受于做志愿的这个过程。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人,会让自己也乐在其中,并且会不断发现自己的价值。”
  回忆起几次短暂却充实的志愿经历,她感到受益匪浅。从最初的新鲜与陌生到现在的真心热爱,她已与志愿活动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每个假期,她都会抽空去省孤儿院看望自己曾经帮助过的那些孩子,为他们带去一些精心挑选的小礼物,帮助他们温习功课,并且发动身边的朋友一起献出自己的爱心,因为传承,才是志愿活动的真正意义。
  东博会的志愿经历,让她最为难忘。在这里,她看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在东博会期间,她每天都要起得很早,一天的工作下来,有时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但她依然干劲十足,享受着帮助他人的满足与快乐,她还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撰写了许多新闻稿件,为东博会的传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人与人接壤,会发出两面辰光,当我们奉献出自己的微光,便会发现,前路早已被他人照亮。而她———始终在志愿服务的路上。笔耕不辍校园精彩亲记录奔波于校园讯息的第一线,为同学和老师们传递最新、最真实的消息,为学校的宣传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是每一位学生记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利用平常的课余时间,宋宣谕依据自己的爱好参与了许多社团活动,校报是她最为钟爱的组织。她担任校报新闻部部长,负责吉大六个校区新闻稿件工作。
  也许最初的选择会受到专业的影响,但她最终却是真正热爱上了“学生记者”这个身份。她说:“刚开始做学生记者,接触校园新闻采访的时候,真的很辛苦,由于对相关的采访知识还不是很了解,专业知识和素养也不成熟,是校报的老师与师哥师姐一直耐心的指导我、帮助我,让我对稿件的撰写越来越熟练,也越发喜欢这项工作。”有时,为了一篇稿件的精益求精,她要提前联系采访对象,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做出充分的准备;有时,为了报道的及时准确,她要提前赶到新闻现场,寒来暑往,风雨不误;但她却从不后悔最初的选择,且发自内心的热爱它。
  为了将新闻理论和实践更好的结合,她还利用假期时间在新华社实习,在新闻发布会上代表新华社提问,独立发表了题为《吉林省将实施“六个一批”项目促科技成果转化》的新闻报道。
  坚持以致远,功力不唐捐。在未来的日子里,宋宣谕会继续践行着那份执着梦想的风雨兼程,秉持着那种临高志远的人生写意,坚守着那份昂扬拼搏的不懈信念,追寻着那种独一无二的别样精彩,为自己的人生谱写出绚烂的篇章,在母校这片严谨求实的沃土之上不断成长和蜕变,不忘初心,扬帆远航!

吉林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6866次访问,全刊已有3630091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