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回望“十二五”站在新起点

   期次:第578期   作者:本报特约评论员   查看:3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向全国人民描绘了“十三五”时期国家发展的美好图景,建议中明确提出了“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对学校制定好“十三五”规划、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十三五”时期是学校各项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实现到2020年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决胜期,更是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发展阶段。做好“十三五”规划,对于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探索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实现学校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十二五”以来,学校建设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初步实现了“四个转变”。即由“负重前行”向“加速发展”的转变;由“稳定融合和规模发展为特征的发展方式”向“以提升质量和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方式”的转变;由“推进单项改革”向“深化综合改革”的转变;由“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思路的转变。为实现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尤其是为未来5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环境。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初步构建形成了“学科综合环境、研究环境、开放环境”下的“学术型、工程应用型、管理型、国际型和创业型”5种类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实施学科重点建设,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布局,积极探索学科建设资源配置新模式,促进了学科整体实力的提高。在科学研究方面,学校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基础研究优势进一步发挥,理论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重大科研平台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协同创新工作取得新突破,承担重大项目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日益显现,高质量科研成果保持较高水平。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和文化环境,积极造就和引进具学术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不断加强优秀中青年学者培养,注重教师队伍、管理干部队伍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协调发展。在开放办学方面,学校大力推动师资国际化、科研国际化、生源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和课堂教学国际化,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努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拓展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咨政服务功能。在支撑保障方面,学校财经支撑能力大幅度提升,校园基本建设扎实推进,明确了“一园为主,四园为辅”的校区办学格局,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民生工程持续深入人心。在现代大学制度方面,学校初步构建完成了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了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治理体系。深化了民主管理与监督改革,加强董事会、校友会、基金会建设,进一步推进了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站在新的起点,我们清楚认识到学校发展速度还远远落后于广大师生员工的期盼,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还有差距。学校学科综合的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高端人才数量匮乏,青年拔尖教师后继乏人;人才培养质量与国内外同类高校相比还需进一步提高;大规模多校区治理结构尚待完善;现代大学制度还需扎实推进等等。面对差距,我们更应该下决心在“十三五”期间凝心聚力,通过学校综合改革,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释放内在发展动力,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

吉林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9714次访问,全刊已有3528249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