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十载献爱心 一路举善行 ———记 “中国好人榜”入选者、我校法学院2015 级任钰同学

   期次:第578期   作者:学生记者 许小羽 谭佐财   查看:76   




  10月30日,中央文明办公布了10月“中国好人榜”入选名单,我校法学院2015级新生任钰榜上有名。她是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的首批注册志愿者、团中央“彩虹行动”和长春市图书馆志愿者。她自小就跟随父亲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先后参加了第六届亚冬会志愿服务、城乡少年“手拉手”“文明创城”志愿者行动、捐建青联希望小学和长春汽车博览会、“圆梦大学”慈善捐助等数百次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捐款万余元,志愿服务时间达到3000余小时。任钰先后被评为市优秀共青团员、市优秀学生、“中华美德少年之星”、省优秀志愿者。2014年分别评为“长春好人”和“吉林好人·每周标兵”称号,成为年龄最小的吉林好人标兵。数十年的志愿活动带给了她各式各样的荣誉,更是在无形之中不断地促进着她的成长。难以想象,一个年仅19岁的女孩竟然可以获得这么多的荣誉。
  “时间都是有的,得学会安排”
  初接触任钰时就被她“时间上的主宰者”这一角色打动。刚上大一,她的课表就从早到晚都排得满满的,偶尔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时间也都被她自己安排上了蹭课或者学生活动,就算是周末,也会不到七点就开始一天的活动。还记得采访前夕,有着小段的空闲她也舍不得荒废,拿出电脑抓紧完成下午的策划工作。
  她这种惜时如金的表现让人不由得明白了“3000余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间的由来,这不仅仅是年成的累积,更是她精心安排和调整自己时间的成果。现如今在大学的校园里,很多学院的课外培养计划里都会有志愿实践的安排,部分学生在看到时都会抱怨时长要求太高,“没时间”“我很忙”等一系列托词层出不穷。当看到任钰的志愿时长时,很多人都感慨了,这些志愿有的甚至是在比现在要紧张好几倍的高三里完成的,而那时候的我们,连上厕所都要用跑的。“我觉得时间总是会有的,关键就看你怎么安排。高三的时候很紧张,每个人都需要自行寻找解压方式,差别只在于别人选择了其他方式,而我选择了这种做志愿的方式。这样的方式让我感觉很放松很开心。”任钰认为,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不会安排的人只会成为时间的奴隶。
  因为需要长时间参与志愿活动,平衡好学习与生活,任钰从小就养成了合理规划自己时间的好习惯,而这也让她在进入大学这样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时第一时间学会了适应。早在军训期间,她就展开了繁忙而又充实的生活。她参加了本学院的“新生辩论赛”,每当军训休息时间一到,她就赶紧坐下来抱着稿子开始背诵,时间一长,方队大多数人都认识她了,“哎,你不就是军训一休息就开始背稿子的那个女生吗?”她就是用着这样的方式完成多数人完不成的工作。“慢慢转变角度,从他人感受入手”
  刚刚得知要接受采访的消息,任钰是犹豫的。在后来的交谈中她谈到高中时期接受采访的故事:“那时候班上的人很多,时间很紧,而电视台一来所有的人都得让位,班上的同学又是忙着收拾书桌又是忙着帮忙找背景,老师的课程也无法正常进行。”如果不从事志愿工作,她可能会非常开心接受采访,因为采访、上镜这些对这个年龄的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而在长期从事志愿工作以后,她会不自觉地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这些问题,考虑到别人的付出与牺牲。她并不希望因为自己的事情影响到他人。
  在做志愿的时候,她会去考虑采用怎样的形式让别人觉得最舒服。在大型的志愿活动中,她还会设身处地地站在策划者的角度去设想志愿活动应该达到的效果并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记得在一次去养老院看老人时,有几名同行的志愿者三五成群在一旁聊天,远处的老人眼神中却充满了落寞。”这次经历给任钰的印象很深,她觉得如果自己遇到这样的志愿者,也会非常伤心。至此以后,她尝试着去改变提供帮助方与受助方的“不平等”地位。
  这种从他人感受入手去思考问题的习惯一直持续到现在,潜移默化地,已经成为了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她会在吃饭的时候尽量避免把菜汁溅到桌上,因为担心打扫的阿姨太辛苦;她会在路上行走时捡起垃圾,因为怕影响他人心情;她会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早早到地方,因为怕让别人久等。任钰说:“其实志愿经历就是一个让你从‘被动’到‘主动’,从‘有意识’到‘无意识’的过程,做的多了,就会在你的生命里悄然无息地留下印记。”而这也正如古人所言:“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是一种责任,自己要先经过历练”
  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任钰就格外努力。她深知法学是一门需要付出大量精力、异常辛苦的学科,但在报志愿时她还是义无反顾。有人曾对她说:“这才刚刚大一啊,没有必要这么拼的。”她笑而不答。而当谈到未来志愿活动规划时,她才吐露自己的心声:“我打算大二大三甚至更晚一点再去支教。支教在我看来是和法官一样,意味着重大的责任。因为你面对的是一群小孩子,你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辈子。只有自己能力足够了我才敢去接触支教,去接触那些孩子。”
  在任钰那里,志愿活动是一项非常严肃并且需要责任心的事业,她觉得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应该去做与自己能力相当的志愿工作。小学的时候她会尽自己所能去做一些捡垃圾、拿凳子的“微志愿”,中学的时候会去做一些活动的幕后协助工作,而到了大学,随着自己阅历的增长,自己应该拥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也应该用这样的一份能力去回馈社会。志愿活动是严肃的,是值得认真对待的,而此刻用心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去完善自己才能够为以后的志愿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任钰的经历里最引人注意的是那些“壮观”的数字,而她在成长的过程中,最打动人心的还是她将志愿精神与生活紧紧相连的行为。这十多年的志愿活动早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推动着她不断养成好的习惯,培养出好的品格。通过志愿活动,任钰在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同时,也在促进着自我的成长和自身的发展。

吉林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9941次访问,全刊已有3634526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