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终将到来的时代

   期次:第578期   作者:孙永超   查看:54   

  我们无法选择未来,但可以为理想奋力前行。2015年10月21日,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吉林大学落下帷幕。纵观入围总决赛四强的项目,不得不说,本届大赛完全升华了我们对于“互联网+”这一概念的认识,我们习惯于将“互联网+”理解为一种平台上的升级和转型,但入围四强的项目仿佛只有华南理工大学的广州优蜜移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手机广告投放)符合我们这一理解。在我们纠结于原创技术和“互联网+”的关系时,却没有意识到其他3个入围决赛的项目都是应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典范。从这个角度来说,所有入围全国总决赛的项目都是不折不扣的“互联网+”,且无论过程和结果如何,创新与梦想都是本届“互联网+”大赛送给全国人民的礼物。
  科幻电影《超蛙战士》中,机器人教官在教导新兵时曾说过这样一番话,“我们智能生命最大的优势就是大脑的运算速度和存储能力,但是我们没有你们那样的创新和发挥能力。”在近代文明产生之前,某个人类群体的强大与否往往取决于领导者能否让这个群体中的每个人都像机器一样运转。人工智能产生以后,人们努力的方向却是如何让机器变得更像人。机器还比不上人类,但这句话中所说的“人类”是泛指全人类。现实生活中,许多从事重复性劳动的人力已经在迅速的被机器取代,或者说取代低端人类劳动力的并不是单纯的机器,而是人工智能。由结合了云计算和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来进行那些机械性、重复性、危险性高的劳动,由人类来进行创新型的劳动,这应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也是一个终将到来的时代。这个时代也许离我们并不遥远,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所有“互联网+”大赛的入围项目中所蕴含的创新与梦想的可贵。
  在云计算实现后,人工智能生产线可以精准无比地进行各类作业,但不要指望它们可以灵光一现地来改良整个生产线甚至云计算本身。大数据写作软件可以轻易地写出普通的报道和通讯,但却无法针对某些特殊群体,写出可以打动人心的高水平文章。未来的发展空间无限,无限之中也有着某些特定的局限,就像在八、九十年代,我们习惯于称不认识字不会读书看报的人为文盲。21世纪后,人们将不会操作电子计算机的人称为“新文盲”。那么由此推测,在“互联网+”的理念和人工智能普及到各个领域之后,到那时“文盲”的概念也许就是指没有创意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通过观摩本届“互联网+”大赛,我们认识到了国家所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义深远,但同时却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高不可攀。在终将到来的时代,创新创业理应成为新一代的祖国建设者,尤其是高校青年师生们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作者系党委办公室秘书)

吉林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9991次访问,全刊已有3648636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