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期次:第578期   作者:马姝韬   查看:50   

  不管道路艰辛,他立志学医,万山无阻;不顾战火纷飞,他奔赴中国,埋骨东方;不念疼痛,他将时间定格,与死神搏斗。他就是诺尔曼·白求恩,一位大爱无疆的医生,一位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的白衣战士。虽然他的生命如流星一般,转瞬即逝,但他把最美的弧线印刻在天空,用最亮的光芒明媚了人世。76年过去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铭刻在每个白求恩传人的心中,闪烁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薪火相传,代代不灭。
  曾经不理解,他为什么甘愿牺牲这么多:为了贫困的人能看病,免费诊疗;为了获取医疗物资,冒着生命危险,亲力亲为;为了挽救生命,在手术台上奋战三天三夜,不敢疏忽;多次为八路军伤员献血……白求恩大夫所追求的幸福感到底源于哪里?来到了吉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后,我似乎明白了他的快乐。那种快乐始于纯粹,始于一颗真正的仁慈之心,不被名利污染,不被战火侵袭,最终成为他的信仰。正如白求恩所说的“我的年纪是大了一些,所以就更要在有生之年争取多做一些工作,这样的生活才更有意义”“让我们把盈利、私人经济利益从医疗事业中清除出去,使我们的职业因清除了贪得无厌的个人主义而变得纯洁起来。”白求恩始终记得自己学医的目的就是救死扶伤,当我们每一个医学生步入神圣的医学殿堂,当我们宣誓医学生誓词“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时,我们庄严肃穆,我们热血澎湃,这就是我们学医的初心。然而,当我们步入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被名利遮蔽了原本明亮的双眸,被欲望污染了原本纯真的初心,沦为金钱、权利牢笼里的囚徒,这样的人生不仅没有快乐,更是一种悲哀。
  医者的胸怀决定了他的眼界。白求恩大夫让医术跨越了国界,为全人类做出贡献。在加拿大的时候,他发明并改进了12种医疗手术器械,还发表了14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那时他只有38岁,在大多数人眼里,这位年轻有为的医生前途一定是很辉煌的,然而他却走了另一条道路———从军。1936年志愿去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斗争;1937年主动请求组建医疗队到中国北部和游击队一同工作;1938年创办卫生学校,编写多种战地医疗教材。他说“医务工作者必须成为传统的,一贯利于他人的人民健康的捍卫者”,而这,是不分国界的。毛泽东在《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中也写道:“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
  对于白求恩的逝世,惋惜之余,我告诫自己要向白求恩同志学习,学习他坚定的意志、学习他无私的精神、学习他严谨的态度……或许我不会像他这么伟大,但我一定不会忘记学医的初心,在白求恩精神的指引下,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健康的捍卫者。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者系临床医学院本科生)

吉林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9997次访问,全刊已有3650139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