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悠悠紫金草灿灿和平花———写在第三个国家公祭日

   期次:第618期   作者:于姗姗   查看:23   




  1937年12月13日到2016年12月13日。79载光阴荏苒,79年岁月沉浮。繁盛千年的文明古都,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饱经风霜的苦难之城,亦在彻骨的悲怆中铭刻着不朽的记忆。
  12月,南京城,炎黄儿女心之所系,华夏同胞情之相牵。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仪式上,素菊静绽,鼓乐低鸣,这是对30万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和对那段沉痛历史的最好纪念。凌厉的警报声刺破长空,是哀悼,更是警醒;是悲痛,更是祈愿。
  肃穆庄严的仪仗队、自愿献花的普通群众、写满祝福的两米长幅……简约而隆重的仪式、严肃而凝重的表情、真挚而沉重的思绪背后,是79年前罄竹难书的累累罪行,是“万人坑”中触目惊心的森森白骨,是南京城中举世瞩目的人间悲剧。
  记忆悲痛祭死难之生命如果不再提及,谁会想到“二月蓝”正艳的土地上曾被鲜血染遍?如果再不提及,谁会记得那些无辜且无助的悲鸣?2014年2月,国家确定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死难的30万同胞举国哀悼。
  国行公祭,祀我殇胞。抛开一切虚无的甲胄,南京之殇,在生命之逝。如今映在我们眼眸中的每一张图片,每一段文字,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陈列的每一件物品,都曾经是鲜活的生命及这些生命中最平常不过的生活。惨绝人寰的巨难轰然坠顶时,他们中有的人或许还在盘算明天的活计,即便艰辛,却要活着;或许还在逗弄稚子,即便清苦,却有奔头;或许还在思念着恋人,即便动荡,却有甜蜜……当一颗颗头颅离颈而去,当一股股血液四处飞溅,当看到亲人绝命眼前,赤手空拳的他们承受着怎样的悲痛?或许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来得太缺乏逻辑,太超出人伦,他们怎能想到,同为人类的日军,竟甚于虎豹豺狼,他们怎能料到,一水相隔的邻国鬼子,竟甚于魑魅魍魉。
  死者已矣,逝者安息。而这场苦难的幸存者才是这个城市、这个国家最真实的记忆。他们的足迹,他们的泪水,浇筑着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滋养着复兴中华的壮志。记忆悲痛,是对死难之生命的尊重,是对血脉亲人的缅怀,更是对无数中国人的警示。
  记住历史聚复兴之信念30万张木讷苍白的脸,让苍天看到了一个贫弱民族的悲,更让大地见证了一个落后国度的怜。南京大屠杀是“落后就要挨打”的最好历史教材,是血淋淋的教训。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纪念这段历史,不是纪念悲苦,不是纪念死伤,不是纪念某一群人,而是记住兽行暴虐,记住滔天屈辱,记住积贫积弱的无奈与无助,以此凝聚力量,团结民心,砥砺斗志,为今日之国家强大、民族繁盛而尽己之心、尽己之力,共御外侮、共兴国运!
  1937年,对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痛心的节点。南京大屠杀,只是中国近代史上国弱民辱的一个缩影。以此为开端、被侵略、被压迫的那段黑暗岁月,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殇,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不可磨灭的悲惨印记。壮哉,在苦难的摧残中,我们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空前爆发;美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个崭新而富强的国度再次屹立东方……79年过去了,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今天,中华民族在伟大的复兴之路上奋勇前行,昂首阔步。纪念碑上,30万受难同胞亡灵可鉴;纪念碑前,亿万中华儿女的心紧紧相连。
  激发共鸣祈世界之和平12月12日,国家公祭日的前一天,象征和平的“紫金草”被赋予了神圣的历史使命———“紫金草”国际和平纪念章正式发布,并颁布给多位知名的国际和平人士。
  紫金草,即南京城著名的“二月蓝”。二战期间,一位名叫山口诚太郎的侵华士兵,从南京的紫金山下采集了花种带回日本,取名为“紫金草”。为表达对侵华战争的忏悔,山口诚太郎和他的家人致力于普种此花,宣扬和平。2009年4月,日本和平友好人士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平公园捐赠象征和平的“紫金草女孩”铜像。希望双方把传播和平的事业继续下去……“二月蓝”见证了那段悲惨的历史,紫金草凝聚了两国人民的友谊。每一位参与或关心公祭的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又何尝不是更加珍惜今日之和平,更愿祈祷明日乃至永远的和平呢?
  恰如国家公祭网上那句话:愿光明不灭,正义永恒,祈世界和平,共同繁荣———永矢弗谖,祈愿和平。
  今天,你为那些死难的同胞点上一支蜡烛了么?为我们的祖国点开一朵花了么?为世界永远的和平祈愿了么?
  花香犹在,愿我们如愿以偿。
  (作者系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秘书)

吉林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4812次访问,全刊已有3523722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