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扼住命运的咽喉
———读 《平凡的世界》一书有感

   期次:第625期   作者:杨明娟   查看:79   




  儿时的记忆就像个固执的顽童,黏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以致于在我心中《平凡的世界》总应该是书页已微微泛黄,前后没有封面的保护而缺失了很多页,厚厚的一本书却是字小行紧。上高中之前,虽然把家里的那本破书翻来覆去地读了数遍,但仍对它的开头和结局一无所知,即使读到的不完整,它精彩的情节也足够满足我的阅读心。偶尔不甘心,自己便细细研究残存的第一页与最后一页,猜想那之前和之后的故事。
  猜想少安和润叶之间的情愫,猜想少平的初中生活,猜想它的结局,没有了秀莲和田晓霞的两兄弟会怎样生活……是这样一本书,它构筑的世界名为平凡但时时让我惊叹。1975年开始的13年创作,路瑶坚持他的现实主义笔法全方位描绘出1975年到1985年的社会变迁,从双水村出发,到原西县城,到黄原,10年的翻天覆地,一个个平凡的人物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或安乐或挣扎,艰难进程中散发出英雄的光辉。
  总是怀着激动的心情去地图上一遍又一遍地找它对应的城市,内心好奇那与众不同的黄土高原是怎样滋养出少安少平那样的人物,他们出身农家,倔强坚韧的性格使他们都不甘重复一代代农民的平庸生活。少安性格更淳朴,更现实保守;而少平是一个内心燃烧着激情的理想型青年。他们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打拼,面对作者加诸于他们身上的种种困难,有过失意与彷徨,但都能奋起。正如贝多芬所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命运并不能掌控我们自己的人生道路。它不是个独立于我们之外的存在。命运的因素中,既定的只能是出身,不管是性格还是环境,都是变数。
  少安继承了父辈的安定,他植根于土地,把视野放在家里,放在双水村。作为双水村的能人,他精明强悍,倡导生产承包责任组,被批评批判,后来办砖厂初期遭到一次毁灭性破产,一年的时间里都沉落在窘境中,直至一次偶然遇见贵人得到资金相助才又一次崛起。如果这次打击下少安产生畏惧退缩之意,相信了父亲所说的人胜不了命,屈服于命运的打击之下,他的故事到此结束,一个平凡人终究沦于平庸。少安是血液中注入变革精神的传统农民,给人一种父辈的安全感。
  少平的人生同样充满苦难,他从一个上高中时饭食上的“非洲人”,经历过揽工汉、教书,最后成长为一个自力更生的国家煤矿工人。家境的贫困让高中时的他有些自卑,但他性格中的自尊傲骨让他与众不同。两年的高中生活,通过阅读使他认识到了外面有更广阔的天地,不满足于像父辈般固守在一方狭小的土地上,他毅然选择出去闯荡。4年时间一步步走向成熟。
  对少平来说,田晓霞的逝去对他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打击。“精诚之至,哀感之灵,虽有命数,亦不能不为之挽回。”但无论怎样哀伤,少平的理想爱情都无法挽回。田晓霞是个近乎完美的人物,与堂姐润叶的温柔善良,倾向于传统的大家闺秀相比,她是个受新思想熏陶的现代女性,总是热情似火,不顾传统的门第观念,在知识的分享与精神的交流中与少平相知相爱,他们的爱情富于浪漫气息,古塔山杜梨树下,两人的约定终在现实面前破碎。但理想的破灭没有击垮少平,为救师兄而身受重伤后他拒绝热情的金秀,回到惠英嫂身边。他不是屈服于现实,而是在对生命有更深刻理解之后选择平凡。曾埋怨为何少平没有成为一方大人物,他的才华,他的思想,即使没有技术没有文凭,依然可以在大城市中崭露锋芒,而不是只当一名煤矿工人。毫不怀疑少平能在所谓的上流社会闯荡出一番天地,但这种选择对少平来说已是多余,他不需要功名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我们理念下的英雄太过狭隘,而少平从来都知道:“在最平常的事情中都可以显示出一个人人格的伟大来。”
  故事之外,秀莲去世后少安依然会坚忍地生活下去,少平在矿区为自己的人生价值奋斗,那个世界还在继续,依旧平凡。
  (作者系我校硕士研究生)

吉林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5062次访问,全刊已有3649597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