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诗意满年华
———我与诗的故事

   期次:第626期   作者:张昊   查看:61   












  幼时诗睡在泛黄的纸页上,母亲捉着我小小的手划过铅墨,将那晦涩的字句轻轻地念给我听。阳光照在我们身上,也为那诗文镀上一层金辉,冰冷的文字跨越千年拥抱我。懵懂年纪时母亲带我打开了一扇大门,通往诗的国度。
  浮生字珠玑,人情诗中戏。
  那一句,写的可是你共我?
  幼时诗睡在泛黄的纸页上,母亲捉着我小小的手划过铅墨,将那晦涩的字句轻轻地念给我听。
  阳光照在我们身上,也为那诗文镀上一层金辉,冰冷的文字跨越千年拥抱我。懵懂的年纪母亲带我打开了一扇大门,通往诗的国度。那时的诗于我而言,更像是一个温暖的梦,梦里花落知多少,饱含着浓浓的亲情。
  第一次写诗是一个美丽的意外。10岁那年偶然读到了简版的《红楼梦》,那些被删的七零八落的故事情节早已没了印象,倒是书中的诗给我带来极大的震撼。
  自学了韵脚和平仄后就仿照着书中的句子作诗,花草鱼甚至是桌子、电视,目光所及都被我变成了诗。那时以书中苦学诗的香菱自比,纵然写出的诗粗浅不堪,却从不气馁,始终坚持,不觉间竟已成痴。诗从此成为我人生的动力和兴趣,它教会我最诗意的坚忍不拔。
  稍长时开始接触现代诗,结缘于戴望舒的那首“雨巷”。透过书页,我仿佛看见了朦胧的巷口飘着小雨,青石板上回荡着一圈圈心跳声。那个预想了无数遍的结着丁香般幽怨的姑娘,袅袅走来。可是故事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空气里渐淡的香提醒我她已远去,雨冲刷着爱的痕迹劝我忘记。读完诗的那一刻,我哭了,情感强烈到能化入诗中的每一个文字里去,仿佛我流下的不是泪水,而是诗里巷间的雨。我看到自己就是那丁香般的姑娘,与这诗生息相关。我又看到自己只是巷里的一块普通砖石,冷眼旁观着这诗里的爱恨。我终于明白,这就是读懂一首诗的感受,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相遇,不早不晚恰是那一滴泪落之时。
  高中时诗穿插在繁忙的学业中,成为了我的精神支柱。还记得那段成绩和心情低落的日子,每天看着黑板上的高考倒计时,想着随便考一个学校算了。年末的最后一次模考前,语文老师找到我,她说:“我记得你喜欢苏轼的诗词,那么你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么?”我当然了解,乌台诗案后他的人生是一个又一个低谷,就如现在的我一般。他曾被贬至偏远的岭南,是在最艰难的环境中重拾了人生的希望。蓦然眼前一亮,我看到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句诗“一蓑烟雨任平生”,苍劲有力的字刻印在我的心上。高考是人生的重要时刻,逃避不了就要去面对,关键是你选择怎样的心态。那句诗被我写在了书的封面上,在那最困顿无望的日子里成为我坦然迎接一切的勇气,带着我冲破枷锁,笑对平生。
  渐渐明白诗品即人品,写不惯繁文缛节的格律诗注定了我洒脱不羁的生性。大学里因为诗结识了挚友,一起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也是一种自在快意。喜欢在图书馆里捧着诗经译本等太阳落山,习惯用诗记录下那些感动自己的瞬间。也因为诗遇见了自己喜欢的人,当他写下每一句诗,自己都有对出下联的冲动时,就会觉得想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来是这么的贴切与自然。
  诗,乍见惊于文采,再闻叹于意境,久处不厌之时,诗中遭遇已和人的境遇重合。诗从未老去,它活在每个人身上,作为精神的火种燃于神州大地。3月21日是世界诗歌日,我常想如果没有诗我的人生会怎样,那必是一片荒原一片黑暗,每个人都应该感谢诗,为自己、为生命、为这个世界!
  孤桨声远荡,去他乡遗忘。那句诗,藏在岁月最温柔的地方!
  (作者系数学学院本科生)

吉林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5899次访问,全刊已有3627148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