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感恩那段美好时光

   期次:第631期   作者:徐政雪   查看:105   

  我的7年是在吉林大学里度过的,这是一段十分平静但充实的时光:本科和硕士。就是在这个校园里,我遇到了亲如父兄的老师,值得交往一辈子的朋友。学生时代匆匆而过,欢声笑语留在了周边的大厨、小厨和面馆、馄饨铺。即便硕士期间经常在实验室里起早贪黑地忙碌,但回到寝室,4个人说说笑笑,“家长里短”“天南海北”可以聊出个跌宕起伏。
  研究生期间,我曾经利用暑假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交换项目,到台湾逢甲大学绿能中心进行生物燃料电池的学习和研究,其后经课题组和学校的资助以及以自费的方式,赴里斯本和香港参加国际水协会主办的会议和展览。这3次经历带给我考虑问题的新视角,并激发出对自己所从事专业的更大热情。我希望能够在专业上继续锻炼、深造。现在想来,硕士期间刻苦的钻研和参加国际会议、活动的经历都为后来申请国际组织实习做了铺垫。
  在升入研三之后,我准备出国读博。虽然我对读博的认识十分清晰,但对具体专业的选择却有犹豫。希望有机会可以通过成为志愿者或者实习生以了解非盈利组织的运作模式。更重要的是,我想知道为解决环境问题尽力,我最需要学习哪些知识。我时常在公益组织的网站上查询活动讯息,也关注了很多绿色公众号。偶然一个机会,我看到了校内网站上关于赴国际组织实习的通知。通过阅读岗位介绍,发现共有3个岗位涉及到水环境科学。我意识到,如果能够到教科文组织实习,不但可以运用到现在所学的水科学知识,而且可以触碰到正在进行的全球或地区级别的环境项目,从而利用环境技术、政策对社会的影响会有更深入的了解。我十分兴奋,马上着手准备申请材料,从这时开始,我有了很奇妙的感受,阅读过项目中的水环境相关科学岗位要求后,我便觉得我离梦想进了一步。
  由于之前一直准备读博,所以在准备申请材料的时候并没有耗费太多的时间。在自我陈述的部分,主要侧重讲了自己的研究生阶段所做的项目和岗位职责之间的联系,并介绍了自己通过参加交流项目和国际会议对多元工作环境的认识,以及对国际组织工作的向往。
  面试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进行,全程英文。我对自己的表现并不十分满意,虽然之前由于准备托福,完全可以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由于性格的关系,我更喜欢首先倾听对方的观点而且不会打断对方的谈话,但整个下来我觉得并未能够体现自己对讨论主题的充分理解和对最后结果的贡献。通过笔试和面试我也认识到,如果想在国际组织工作,优秀的写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是有效工作的基础。而过去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更偏重于自己冥思苦想,自己解决问题,和忽视了与同学、老师或者其它领域进行沟通交流的必要性,又或许我们认识到了但未得到实践。如果我们不吝领域的区别,在合适的情况下多多沟通,也许能够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我已经不知道当我接到培训通知的时候自己正在做什么,我只记得自己开心得跳了起来,人生果然充满惊喜,那份喜悦与激动记忆犹新。在培训期间,我见到很多新面孔,不同的专业背景,不同的乡音,却有一拍即合的热情。那些比自己想象中还要优秀的小伙伴,再一次激发了我的斗志,同时我也开始自己未来一年的新生活。
  我的岗位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的国际水文计划(IHP-LAC),办公室位于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在UNESCO的一间干净整洁的办公室里,每一天都有新的挑战,性格腼腆的我必须学会跟同事及时沟通和协作,除了学习语言,还需要每天阅读和整理大量文件资料。我喜欢这样的生活,每一天的进步都可以让我安稳地睡去。
  能拿到这份实习,我很感恩。它让我体验到一直期盼的事情变为现实时心里的满足和欣喜。我真诚地建议同学们,可以在没有机会的时候,自己创造机会多多尝试;无法创造机会的时候,安下心来多多学习。只要遵循自己最初的心意,你所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将带你去你想到达的地方。我相信!
  (作者系我校环境与资源学院硕士研究生,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习人员)

吉林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6196次访问,全刊已有3641195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