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日联谊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医教培研考用一体化”行稳致远

   期次:第635期   作者:于姗姗   查看:21   










  几年入门,几年实训,多年后出师上岗,此后,白衣在身,悬壶济世。每一位追逐梦想的医学生在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之前,都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这条路上,有无数个日夜的奋斗,有无数种新奇的挑战,有无数次枯燥的练习……他们只有掌握了过硬的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才有资格实现华丽的转身。位于我校白求恩第三医院(中日联谊医院)科研教学大楼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恰给学生们搭建了一个蜕变的舞台。
  中心始建于2008年。2010年10月正式挂牌成立。2016年9月正式迁至医院科研教学大楼,面积6000平方米,投入设备总资产3319.19万元,仪器设备1135件,可开展临床技能培训100余项,年均培训人数8000余人次。中心共有三层,七层为临床技能实训室,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救、护理、检体等17个基本技能实训室;八层为模拟医院,由门诊室、挂号室、药房、影像室、ICU等29间教室构成;九层为微创虚拟训练基地,由气管镜虚拟实训室、宫腔镜虚拟实训室、腹腔镜虚拟实训室、多媒体辅助教学训练室等11个临床虚拟实训室组成。
  经过9年多的研究、探索、实践与建设,中心的硬件设备、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服务能力都实现了质的飞跃,初步建成了集教学、培训、科研、考核与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医学模拟教学示范中心。作为教学基地,每年承担学校医学八年制、七年制、五年制、留学生、“5+3”一体化及规培生等临床医疗专业200多名学生的临床实践教学任务,并在毕业实习、生产实习期间全天对学生开放,年平均教学工作量大于15万人时数;作为培训基地,每年开展卫生厅骨干医师、住院医师、医联体协作单位师资、护理学院等不同层次的临床技能培训及急诊各学科现代医疗技术培训班,培训专业医护人员5000余人次;作为考核基地,每年承担学校医学生、研究生及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临床技能考核任务。
  中心的发展成绩更得到广泛认可。2011年被评为首个“省级临床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014年临床实践技能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15年被吉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成为“吉林省微创外科师资培训中心”。薪火传承:
  实现理论教学向临床实践“零过渡”
  2010年4月至今,中心参加第一届、第三届、第五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培训,代表学校参与全国竞赛角逐,取得第一届全国第二名,第三届、第五届全国二等奖的佳绩。中心通过竞赛加强培养医学生临床专业技能操作的规范性及运用能力,倡导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及创新意识,提升医学生的科学精神及人文素养,牢固树立临床技能培养在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建立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临床技能训练体系,推动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得到医学生们的高度评价和认同。
  曾于2010年和其他同学组队代表学校参加全国首届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大赛的赵永娟现在是医院呼吸内科的青年骨干教师,对中心感情深厚的她说,虽然当年条件艰苦,但各项培训让她收获很多。她觉得临床思维能力的锻炼尤为关键,比较系统的培训让她对临床相关科室各方面工作都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在真正接触临床工作时比较容易上手。
  “从读书到工作,我和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共同成长。中心的临床技能培训开发了我的临床思维能力,夯实了我病历书写、查体、缝合等基本功,对我日后的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赵永娟2010年参赛时的队友、白求恩第三医院王胜群,201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如今已是医院骨科的主治医师。与老师和同学们在中心没日没夜练习的场景至今让他难以忘怀,他觉得老师们的躬身示范、言传身教,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传承。
  1989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在医院工作多年的赵凤芹教授兼职做中心的指导老师,2012年开始每年都带学生。她对学生在中心参与系统训练的效果颇有感触。“学生们经过系统训练后再进入临床,对思维训练和操作水平都有极大帮助。思维方式对路了,手法成熟了,既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像赵凤芹教授一样,为中心的发展做出贡献的老师还有很多。近几年,中心师资力量不断优化,逐步形成了一支包括专职教师、技术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在内的,思想素质高、业务水平好、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200余人实验教师队伍。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占55%左右,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占54%左右,年龄45岁以下人员比例占61%左右。中心定期组织教职员工参加国内外各级各类培训学习,促进大家掌握临床实践教学动态,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能力,并鼓励大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取得可喜成绩。近五年获国家级、省级、校级教学立项共120余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5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50部,获优秀教学团队2项,精品课程7项,教育技术成果奖5项,省级、校级在内的教学成果奖5项。教学研究论文、教学立项在医学部最多。助力教改:
  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近年来,医院在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改革中确立了一个核心:临床综合能力培养。明确了两个目的:提高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依托三条途径:技能中心模拟平台、实习教学、课外实践教学。中心恰是其中的重要途径之一,其跨越式发展,紧密围绕并服务于白求恩第三医院实践教学改革。经过不断积累和探索,中心接轨国际医学的多种仿真设备及模型、结合多种高端技术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系统、整合内外科等多项医学专科理论基础与临床实验教学经验,依托优秀的教学和管理团队,在校园网、医院管理平台和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的基础上,多措并举,积极助力实践教学改革取得实效。
  中心引进的腹腔镜、气管镜、宫腔镜等高新技术教学仪器,开展的动物模拟微创手术等对学生极具吸引力,并发挥出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学生刘旸告诉记者:“以前在书本上、视频上看,总是觉得心里没底。在中心在高端仪器上真实体验操作,还可以在猪身上练习缝合打结,仿真模拟度很高。”同是2013级临床医学七年制的同学徐仲航说,中心提供了非常好的实践条件,他们每个人都有机会自己亲自动手操作。“例如腹腔镜,是一个很前沿、很有发展前景的手术方式。对于希望成为外科医生的我来说,以后临床上一定会应用到这门技能,现在能打下比较好的基础,对未来职业发展益处良多。”
  两位学生都是医院教学改革和中心实践教学的受益者。医院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在校内率先实施了阶梯式临床技能培养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使学生从单纯医学基础知识学习向临床实践操作密切结合的学习、单项技能的掌握向综合临床能力的提高、模式化思维向创新性思维转换,构建多层次、系统化、综合性临床实验教学体系。由临床模拟实验教学、动物模拟实验教学、标准化病人模拟实验教学、临床病人实验教学、创新性实验教学五个层次组成,由浅入深、由无生命教学模具到有生命的动物,过渡到标准化病人及临床病人实践教学过程。
  积极倡导课内与课外、指导与自主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在实验内容中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比例,将开展有组织的大型综合性实验教学纳入必修课,临床生产实习实行导师制制度,在中心为学生增设互动参与式“工作坊”……灵活有趣的实践教学氛围让学生们对实践内容印象深刻。此外,医院还编写了系列临床实践教学教材并应用于实践教学,整合设置了临床实践技能课程,建立特色临床实践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体系,在各临床实践教学环节和过程制定标准化、规范化档案及教材。逐梦而行:希望前进的脚步因梦想而轻盈“2008年中心条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我们就有了宏观的设想,多年来从未放慢探索、研究、发展的步伐,并一步一步向着新的更大的目标迈进。我们积极探索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开展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参加全国首届临床技能培训大赛并取得佳绩、编写教材《临床实践技能学》并应用到临床教学等。与此同时,从没有放松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让广大师生共享优质资源。”医院教改主任、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主任钱风华见证和参与了中心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建设和发展全过程,并为之付出了很多努力和心血。
  她说,中心伴随无数学生和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提高临床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等作用十分显著。同时,也为全国、吉林省临床技能实践领域内的教学、培训、考核、竞赛、服务等贡献了应有的力量,充分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真正实现了“医教培研考用一体化”。目前,在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方式方法、队伍建设模式、仪器设备和环境安全、建设和管理模式、信息化水平、建设成果等多方面已达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要求。
  未来,中心还将进一步完善高端模拟医学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医学教学网络平台、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加强临床实验教学教材建设、完善临床实验技能教学的教学资料及评价体系的建设以及加强硬件条件建设等方面做出更多尝试和努力。

吉林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587次访问,全刊已有3523723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