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端午记忆

   期次:第636期   作者:尹续澜   查看:80   






  农历五月迈着浅浅的步子,踩着春雨后的清新将端午给我们送来了。
  那一天中午放学,我与同班老乡一起去食堂,好友去点餐了,我四处望望,犹豫着要吃什么,随意地走到一个窗口:“阿姨,我要一碗……”眼神不经意瞥到窗台角落的瓷盆,突然恍了神。“同学,你要吃什么?”
  收回目光,却迟疑了两秒:“要一碗冷面,谢谢!”“好,刷卡。”直到坐到座位上,好友发现我还是神情恍惚,便问:“你怎么了?还是吃不习惯冷面?”我突然用家乡话对她说:“我刚才看到那个窗口在卖粽子了。”
  在过去整整的17年里,每一个农历5月,都是淡淡的清香开启了我所有关于端午的记忆。我的家乡是个不大的小镇,国道与省道从中穿过,大街小巷沿道路向两边延伸,上学就沿着国道一直走。5月之际,路过的每一家每一户向街的大门两侧都会挂上由剑叶、艾草和菖蒲捆成的草药束。
  有的人家不仅在向街道的大门口上悬挂,凡是有人进出的门上都要挂上,祈求出入平安,全家康健。街上也到处都是卖艾草和菖蒲的小贩,清香弥漫在人世间。家家户户挂起的剑叶长短和多少或许不一样,可一样的是大家为幸福和健康祈祷的虔诚的心。
  放学沿路回家,总有住在高大木门里的人家在自家门口不走车的街边摆出几条小板凳,放上一张桌子,已经洗好的粽叶放在簸箕里边,早已泡好的糯米盛在瓷盆里,先将两张粽叶裹成一个三角漏斗,再把糯米舀进去,压压实,用余在外边的粽叶包裹好,最后用一条细长的麻绳捆扎好。就这样一直包一直包,麻绳不剪断,将一个个粽子都连在一起,10几个甚至20几个一串,将好运也牢牢地拴在了一起。我们包粽子是偏爱白粽的,也就是别的配料都不加,只是纯纯的白白的糯米,压得紧实,入口却香甜。除此之外便是加少许绿豆的,白绿相间,粽叶相配。而吃粽子时却要配上蘸料的,一般是白糖。少许人会用白糖熬化的糖水,我们家偏爱用红糖,也就是俗话说的水糖蘸料。白色的粽子配上红棕色的水糖,真是令人垂涎欲滴。
  除此之外,家里过端午还会有年老的手艺人走街串巷地卖香包,里边填着艾叶、茴香等一系列驱虫清爽的香料,而香包的形状往往做成猴子的样子,少量也会做成心形。我生在端午后,每当这个时候我是最开心的,因为我特别喜欢猴子香包,每一年都吵着要最大的那个猴子。因为小的猴子只能挂起来,而大的猴子可以背在背上,不管年纪大小,总是要选最大的最好看的那个猴子。而妈妈总是笑着说,这就是生日礼物了,不许再要别的了。这个就这个吧,这是我从小爱到大的东西。
  我忍不住低下头,不敢再看同伴的眼睛。起身去买了两个粽子,窗口的阿姨没有给我加蘸料,我把那单个单个的粽子剥开,一咬,却发现是大枣的。两滴眼泪情不自禁从我的脸颊滑进我的碗里。(作者系通信工程学院本科生)

吉林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4532次访问,全刊已有3626852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