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
“《资本论》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期次:第637期      查看:21   












  本报讯6月3日至4日,适逢《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由我校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哲学社会学院主办的主题为“《资本论》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学术研讨会在长春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资本论》哲学思想的当代阐释”、“当代西方学者关于《资本论》的研究”、“《资本论》与当代资本主义”、“《资本论》与未来社会发展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哲学理念”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开幕式上,我校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利天教授、哲学社会学院院长田毅鹏教授分别致辞,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聿发表主题演讲,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王庆丰教授主持开幕式。
  孙利天提出,《资本论》作为经典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标志符号,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旋律。以《资本论》为代表的经典文本使我们不仅在理性和逻辑上深深的信服,也深层的触及着无产阶级底层劳动人民和具有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的社会情感。《资本论》开辟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的视角重思、重读《资本论》,会发现《资本论》在当代文明中具有我们现在学科体制无法包容的丰富的理论意蕴,也是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当代发展的灵感源泉。
  田毅鹏认为,孙正聿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本论》哲学思想的当代阐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学术影响。在孙正聿教授的引领下,我校哲学学科的哲学基础理论研究达到了国内学术研究的顶级水平。
  孙正聿在主题发言中认为,本次会议主题凝练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本论》哲学思想的当代阐释”和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十三五”总体规划的研究方向“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哲学理念创新”。他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尤其是《资本论》研究最重要的是以理论的方式面向现实。《资本论》不是运用而是建构了马克思的哲学,在二者的互释中推进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他提出,立足于《资本论》这一经典文本,我们可以研究和探讨马克思的文明观,在实质上,马克思的文明观就是把历史的现实活动升华为历史的生成运动。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论》自出版以来深刻地改变了人类世界的思想版图,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对《资本论》解读不仅要回到文本和思想诞生的时代背景中,挖掘其所蕴含的思想资源,更要结合新时期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上,我校孙利天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庞立生教授、辽宁大学叔贵峰教授等就“《资本论》的方法论问题”展开了交流;我校张盾教授、南开大学莫雷副教授、东南大学高广旭副教授等就“《资本论》的解读模式”问题进行了研讨;复旦大学吴猛教授、南开大学王时中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杨洪源副研究员等学者深入地分析了“《资本论》的哲学思想”;东北师范大学胡海波教授、我校王庆丰教授、学习与探索杂志社高云涌研究员等围绕“《资本论》的当代意义”进行了探讨;武汉大学赵士发教授、厦门大学张艳涛教授、复旦大学鲁绍臣教授等对“《资本论》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关系”作出了解读。(哲学社会学院)

吉林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579次访问,全刊已有3522905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