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回归本位,做新时代合格的大学生
———校长李元元在吉林大学2018 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期次:第680期      查看:16   




  亲爱的2018级新同学们,各位老师、各位同志、各位来宾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金秋九月,桂馥稻香。在这充满喜悦和收获的季节,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吉林大学2018年新生开学典礼,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19750名(博士生1705、硕士生7313、本科生10284、留学生448)新同学。在此,我谨代表学校,代表杨振斌书记和学校党政领导班子,代表全校的教职员工,向你们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向辛勤培育你们成长的父母、亲人和师长致以崇高的敬意!并祝福同学们在吉大未来的学习岁月里,追逐青春理想,书写人生华章!
  今天,对于同学们而言,是一个格外喜庆的日子。寒窗苦读十余载,圆梦吉大在今朝。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正式成为一名“吉大人”。从这里起步,你们将开启崭新的大学生涯和多彩的追梦之旅。
  今天,对于我个人以及具有同期经历的同事来说,也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40年前,我们和同学们一样,满怀欣喜和憧憬,迈入了大学的校园。那一年,正是1978年,是我们国家掀起波澜壮阔改革开放大潮的开始之年。所以,我们这代人的求学之旅是和祖国的改革开放同步、同行的,我们的人生目标和理想信念是与祖国需要和中华振兴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从1978年到2018年,我国改革开放历经40年,创造了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我国2009年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成为了世界最大出口国,2013年成为了世界第一大贸易国,2017年人均GDP为59660元,步入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有经济学家预测,只要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继续前进,中国将在21世纪中叶前后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其实,改变的何止是经济建设,我国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40年,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0年,中华儿女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幸福感。
  同学们,吉林大学是由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一所具有强大红色基因的国家重点大学,经过2000年和2004年的高教体制改革,六校合一,成为目前我国学科门类齐全、办学规模最大、综合实力居于前列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已被国家确定为首批建设的一流大学(A类)。建校72年来,吉大优良的办学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独特的“求实创新、励志图强”和“人比山高、脚比路长”的“吉大精神”,其中主要包含了以林枫、饶斌、江一真、陈先舟、古大存、任抟九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代表的不畏艰险、奋勇直前、艰苦奋斗、开拓创业的革命精神;以吕振羽、匡亚明、唐敖庆等老一辈教育家为代表的高瞻远瞩、敢为人先、坚韧执着、求真务实的治校精神;以李四光、余瑞璜、朱光亚、蔡镏生、王湘浩、高鼎三、于省吾、金景芳、关梦觉等学术大师为代表的追求真理、探索未知、锲而不舍、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以伟大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为代表的精益求精、救死扶伤,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以时代楷模黄大年为代表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教书育人、敢为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黄大年精神;以及学校广大教师身上所集中体现的勤奋敬业、躬身力行、诲人不倦、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学校无数优秀学子身上所集中体现的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刻苦学习、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
  一代代吉大人汇聚形成的“吉大精神”,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前行的不懈动力。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60余万全日制毕业生,其中两院院士、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杰出政要等校友数量都位居全国高校前列。这些分布在祖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吉大人”构成了社会的栋梁,正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以不同方式贡献着“吉大智慧”和“吉大力量”。
  同学们,我们党为我国未来的发展确定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期。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乃至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是划时代的。
  同学们,你们当中的本科生基本上是出生于2000年前后、研究生大多是出生于1995年后,你们从入学到今后毕业走向社会建功立业的几十年时间,都恰好与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相吻合。你们虽然没有赶上改革开放前40年的建设,但你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青年,是“两个一百年”建设的排头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不是每一代人都有这样的际遇,你们生逢其时,也任重道远。作为与新时代共同前行的一代青年学子,你们既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的时代使命。(下转第三版)

吉林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6237次访问,全刊已有3550209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