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牧场上的田园诗

   期次:第687期   作者:吕周杭   查看:38   


  初读李娟,便有感于这个女作者的灵性。在这里,我更愿意称她为作者,而非作家,她就像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鲜活的人,在对我们的生活进行细致的描绘,充满着可爱的烟火气息。
  她在书中对牧民生活的艰苦并没有美化,也没有半分悲天悯人的情怀。她只是不加以修饰地记录,着迷于羊儿的咩叫,古牧道上风)的凌厉,哈萨克人的干馕与酸奶。她与过路的骆驼队共享食物,分享这片草原上生活的艰难,发出那句充满希望的轻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再深不见底的日子,再冰冷严酷的环境,她都能从中发现单调生活的美好,并找到“西西弗斯的快乐”。她有一种对待苦难的“钝感力”,苦难之下,毫不畏缩。
  依然记得《活着》中最后老人与老牛一起消失在日暮的田地间,也会记得电影《山河故人》中母亲在风)中起舞。短的是人生,长的是苦难。但是我们可以用一颗心去守护对人生无论是平凡还是波澜的感受,去真正体悟生活中的美好。我们可能没有成为一棵树,去面对强劲的风浪,去快哉悠哉地度过得意人生,但我们可以去养好一株草,过好自己的生活,在琐碎的生活中,不抱怨不哀叹,而且能感受得到幸福。或者说,我们可能不需要那么多的成功学,更需要学会去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李娟在《阿勒泰的角落》中写过,在裁缝铺中,他们养过狗,养过兔子,甚至还养过金鱼,即使是缝缝补补的小日子,她也会一点点去勇敢地适应。既然干什么都很辛苦,那就满足于当下吧,进一寸自然有一寸的自在欢喜。既然我们都知道人生是“渺沧海之一粟”,那我们也是否有能力在雨后的庭院里看见“月色入户、藻荇交横”呢?
  爱这本书,更多的是对生活本身的热爱。苦难本身并不值得,但却无法避免;平凡本身并不可贵,但却大多终抵于此。我们要学会如何让自己感到幸福,感受羁绊带来的温暖。读这本书期间,我也看是枝裕和先生的电影《小偷家族》,在那个逼仄的小屋里,晚间总有着泡面的迷人香气与欢声笑语。每当这时,我总会想到书中春牧场上那群牧民在一天的辛劳后围坐在火边吃手抓饭的温馨,也会想起儿时趴在嘘满寒气的窗户上所望见的庭院一角。一切都是如此美好。
  李娟的书,最妙的是她没有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而是建立在盐、面与水上的质朴的田园诗。她不去评论生命,而是亲自记录生活,体悟生活。她的情感早已与文字水乳交融,当你去读她的生活,你就能感受到她的乐观与幸福。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如一尾鱼般畅游,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生活的答案。
  (作者系汽车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

吉林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4180次访问,全刊已有3626651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