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让理念成为制度 把理想变成现实

——访校长展涛
   期次:第380期   作者:赵家彬  本报记者   查看:221   

吉林大学校长展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机遇,强调社会责任为先、育人使命为本、引领未来是大学的理想和追求。展涛表示学校正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管理团队的服务质量,并期待新的开始。


  7 月13 日至14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正式颁布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校长展涛代表学校参加了这个历史性的大会。新学期伊始,展涛就出席“全教会”的体会和关注学生及学校管理服务的思考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在校长办公室,展涛知道记者的来意后,显现出他出席“全教会”聆听总书记和总理讲话以及讨论贯彻落实 《教育规划纲要》时所受的鼓舞与振奋,话语中让记者感受到会议带给他的紧迫感。
  展涛说,“鼓舞和振奋”一是来自于中央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从中华民族复兴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给予的重视;二是中国未来10 年的教育改革发展有了一个清晰的宏伟目标;三是围绕目标的实现形成了清晰的“路线图”和一系列重大的战略举措;而“紧迫感”则来自于新思想的冲击,来自于责任和竞争的压力。新的学期对于我们吉大来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新吉 大10 年开启、新一次党代会召开和新一届 党委产生,正像陈德文书记在党代会报告 中所指出的那样,这些工作都昭示着今天 的吉大再一次“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
  新10 年,吉大追求什么?
  新10 年吉大将怎样起步,大学的理想 和价值追求是什么?展涛有了自己的新理 解。
  社会责任为先。大学是为社会的,是为 国家、为民族,乃至为人类的。展涛说,我们 在思考和谋划学校发展的时候,必须把社 会责任放在首位,把胸怀天下、勇敢担当作 为大学精神的灵魂,让这种精神承载在每 一名学者、学生和管理者身上。在今天的中 国和当代的世界,“担当”只有在“参与”中 实现,所以,我们必须把我们自己、把学校 放在中国改革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 中,放在世界开放、合作、竞争的大潮之中, 去参与、去影响、去竞争、去引领。
  育人使命为本。大学是为每个人的,为 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大学的社会责任也 只能通过她所培育的人才来担当。展涛说, 育人为本是这次教育工作会议上的一个 “热词”,也被大家认为是教育使命的 “回 归”。之所以用“回归”这个词,就是因为我 们还没有真正把“育人”作为大学、作为教 师和管理者的根本任务和第一天职。对育 人为本的理解,一是这个“人”当然首先是 指学生,但却不仅仅指学生,大学之中的每 一个人都在之列,特别是青年学者和管理 者。大学的使命是为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创造环境和条件,是让每一个人成为优秀 的人才、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是“使命”,也 是每个人的目标“方向”。二是必须在开放 的环境中育人。培养优秀人才没有一定的 模式,更没有最佳的模式,所以才有“钱学 森之问”,才有钱伟长先生一生的孜孜以 求。如何培养优秀的人才是个 “永恒的课 题”,展涛认为,有一点是不可或缺的,那就 是让学生、学者和管理者在开放的环境中 成长和成才,因为开放能够带来新的思想、 新的模式,能够激发创造的激情,能够为人 才的成长创造更多样化的选择和更广阔的 空间。
  引领未来是大学的理想和追求。大学 是为未来的,大学应该走在社会的前列,走 在时代的前列,大学的今天应该是社会的 明天。展涛说,如果吉大今天还没有走在社 会的前列,没有走在时代的前列,那就应该 奋起直追,因为为了未来和引领未来是大 学的理想。大学培养的青年人才是明天社 会的中坚和栋梁,大学所从事的科学研究 旨在影响和创造社会的未来,大学的思想 和精神应该引领社会的发展。为此,吉大今 天的工作应该“立足未来”。
  “高水平的大学,不在高楼大厦,不在 那些张扬的东西,而在于有崇高的办学理 念,有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有追求真 理、勇于创新的精神,有一流的教师和一流 的教学科研水平。一旦涌现出一批有特色 高水平的大学,就会出现一批又一批真正 杰出的人才,整个国家就有了希望。”展涛 在理解温家宝总理这段讲话时说,国家和 民族的未来,这份沉甸甸的使命应当承载 在吉大的肩上。
  “育人为本”和“关注学生”如何成为吉 大的制度和风尚?
  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有一个热词 就是“育人为本”,这也是《教育规划纲要》 20 字指导方针中的核心。而今年又是吉大 的“关注学生成长年”,如何让我们所有的 学者和管理者都关注学生的成长,使之成 为制度和文化呢?对此,展涛认为,大学最 重要的事情是培养学生,最崇高的工作也 是培养学生。展涛说,指导关心学生也是教 授们最希望做的事情,只是我们过去缺少 一种制度的设计,我们管理者在理念上没 有把“关注学生”放在这样高的位置上。现 在,我们需要一种制度的设计,让教授们的 愿望得以实现,把教授们的积极性调动起 来。 (下转第2 版)
  -----------------转版-----------------
  (上接第一版)目前,吉林大学已经设计出 “名师班主任计划”。目标是“让最优秀的教师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名师责任优先”
  的原则,把担任班主任明确为名师的职责,哪位教授的“层次高”“影响大”,谁就要“优先”承担这份责任。二是把担任“名师班主任”作为一种义务,一种志愿工作,学校不付报酬。学校将支持鼓励院士和资深教授担任班主任,要求所有“千人计划”
  特聘教授、所有匡亚明/唐敖庆特聘教授担任班主任;全体学 校领导、全体院长书记、全体职 能部门负责人,不管是不是“名 师”都要承担这个责任。展涛 说,今年新生入学后即启动这 个计划,并期待教授们的积极 参与,让“关注学生”这个我们 学校的优良传统成为制度、成 为文化,成为吉大代代相传的 风尚。
  展涛还说,除了“名师班主 任”,学校还正在设计“名师前 沿讲座课程”,让我们最优秀的 老师为一年级新生讲授课程。 当然,“关注学生”“关注教学” 仅仅依靠少数老师是不够的, 整体的制度设计也在进行之 中,其中“教学委员会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师教学工作 评价机制正在论证之中。
  管理团队的服务质量如 何提高?
  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谈 到学校 “管理者队伍建设”。 对此,展涛说,“育人为本”和 学校提出的 “关注每个人的 成长和发展”,这其中首先 是学生,但同时也包括我们 的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去 年“人才年”中学校已经构建 起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青年教 师培养体系,学校的“管理者 队伍”也应该在“人才建设” 体系之列。一方面,一支高水 平的管理者队伍对学校的发 展至关重要,它的培养需要 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另一 方面,管理团队的每个人也 应该成为大学人才队伍中的 一个部分。目前,学校正在设 计“管理者队伍建设”的整体 方案,从聘任、培养到考核、 晋升,管理者队伍同样需要 “关注”和“培养”,需要在开 放竞争的环境中成长。
  关于管理者队伍建设,展 涛特别期待新的学期开始之 时,学校的管理团队就有一个 新的精神面貌,新学期,新气 象!展涛进一步解释说,新精 神、新气象,“新”在何处呢?服 务学生、服务学者、服务学院, 他特别强调了“服务”,就是在 “提速”的基础上,把为教师学 生提供 “高效和便捷的服务” 作为目标。
  为此,展涛提出了10 个 方面的工作抓手:规范工作着 装和语言;严格工作考勤和纪 律;完善“信息到人”制度;建 立校内文件传递平台;建立 “首接负责、一站服务”制度; 继续推进电子政务;继续推进 重心下移;继续推进校务公 开;继续推进民主监督;每个 部门推出关注学生“新举措”, 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变化和 校园的温暖。
  展涛最后强调,我们需要 创新的思想和理念,需要改革 的勇气和魄力,需要加倍的勤 奋和努力,来推动学校的快速 发展。让理念成为制度,把理 想变成现实。展涛期待着吉林 大学又一个新的开始!

吉林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944次访问,全刊已有3701633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