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不忘初心 服务国家战略 牢记使命 谱写合作新篇—

——我校开展深度合作、服务社会发展5年成就回眸 (下)
   期次:第751期   作者:记者 晓蔚   查看:158   

开放共享,面向全国,

开创国内合作新局面

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能枝荣。一代代的坚守,一次次的行动,吉大人都留下奉献的印记。

主动出击,坚持 “走出去”。我校科技开发中心 (国内合作处)负责产学研合作和国内合作的同志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外出洽谈合作、宣传推介,同时根据合作领域带着相关学院技术团队,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成果转化工作。各学院、科研机构的党政负责人把成果转化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将其视为一把手工程,积极参与,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工作注入活力。2015年以来,时任校党委书记杨振斌利用暑期时间带领工作组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关注,走访重点区域、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单位、各行业领军企业及政府部门近40家,进一步拓宽渠道,促进全方位、多领域合作。

近年来,我校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和学科综合等优势,不断加强与中央部委相关部门、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等的合作,目前学校已与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等省级人民政府,与延安市、南通市、惠州市、湖州市、威海市、珠海市横琴新区管委会等近20余个地市区人民政府,与中国地震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内蒙古民族大学等部门和高校,与中国一汽、中国商飞、中国一重、华为公司、太平洋保险、奇安信等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据统计,2017年以来,共计签署国内合作协议144项,其中重大国内合作协议54项。

校地、校企合作平台是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企业创新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我校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与地方政府搭建了吉林大学吉林市研究院、盐城智能终端产业研究院、泰州汽车动力传动研究院、如皋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研究院、青岛汽车研究院、威海仿生研究院、宜宾研究院等产学研合作平台;在吉林省全部9个市 (州)及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及内蒙古通辽、江苏镇江、连云港、山东德州、安徽芜湖、铜陵等地建立了吉林大学技术转移分中心;吉林大学安徽创新中心、成都技术转移中心、九江技术转移中心、苏州技术转移中心等正在筹建中。据初步统计,已先后搭建校地产学研合作平台20余个。

发挥优势,主动作为,

服务国家战略新发展

新思路谋划顶天立地新发展,新成果服务创新驱动新目标。

“吉林大学的科技工作一方面要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努力解决国家在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国防军工中的重大科学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真正起到 ‘顶天’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主动进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战场,研发新技术,解决行业、企业的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真正起到 ‘立地’的作用。” “作为我们党亲手创办、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的质量水平是吉林大学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学校将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高等教育‘四个服务’明确要求,与西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一道,不断深化合作、对接需求、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共同为实现建设 ‘富裕西藏、和谐西藏、幸福西藏、法治西藏、文明西藏和美丽西藏’,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这是校领导在学校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等活动中的深情告白,昭示了吉林大学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强烈意识、融入国家经济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回望流金岁月,我校始于主动开放合作,成于积极担当作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党中央的路线和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部署。我校积极助力西藏自治区建设发展,相关科研团队积极参与自治区食品药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系统建设,捐赠了总价值1200万元的设备软件并协助当地开展技术培训;2015年,地球科学学院青藏高原产学研基地挂牌成立,在地质基础理论研究、区域地质调查、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等方面取得了诸多科研成果;2017年,马克思主义学院与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结成对口支援单位。2019年,我校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战略决策咨询、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交流等方面与西藏开展深度合作。这是一次跨越千里、民族团结的拥抱,这是一个主动融入西藏发展建设的新天地。

行动肩负责任使命,奉献彰显作为担当。1975年毕业于原长春地质学院、现任地球科学学院青藏高原地质研究中心主任的李才教授,44年扎根西藏、奉献边疆,是吉大人援藏的典型代表。他带领一支青藏高原地质研究优秀团队,建成拉萨青藏高原产学研基地;原创性地提出 “龙木措-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与石炭-二叠纪冈瓦纳北界”学术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青藏高原大地构造理论,发展和完善了古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理论体系;培养了11名博士研究生、30名硕士研究生,使西藏地质事业后继有人;作为项目负责人他承担的项目与课题有25项之多,参与的科研成果最高荣誉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李才为填补青藏高原地质领域研究的空白奉献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奋斗者之歌。

支持民族企业,国家利益至上。2018-2019年我校分别与华为公司、中国一汽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我校与他们的合作历史源远流长,早已互为重要的合作伙伴、成为校企合作的典范。20年前,华为在我校设立了 “华为奖学金”,在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技术研发等方面双方开展了多项合作;与中国一汽的合作更是超过半个世纪,共同为国家建设、东北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签约仪式上,书记、校长都深情回望了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与华为、中国一汽结下的深厚情谊与合作成果。他们感慨地说,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是继往开来的大事,既是对以往合作的总结,也是今后深度合作的新起点。吉大要以一汽人敬业、奉献的优秀品质影响和教育学生,努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一汽、我国汽车产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 “双一流”大学,吉大有责任、有义务积极鼓励毕业生投身于国家重点领域、重要行业,加入华为这样的领军企业长才干、作贡献。

我校领导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赢得了企业领导的赞赏,双方的合作日趋加快。从2018年12月21日签约,到2019年10月15日,不到10个月,吉大和华为你来我往,多次交流座谈,深入探讨,落实合作。合作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特别是携手建设5G“智慧吉大”、打造鲲鹏计算产业联盟、建设自主计算平台开放实验室已初见成效,展示吉大速度。2019年4月25日,吉大与近在同城的中国一汽签约,7月2日,还不到70天,合作就开花结果。双方签署了 《中国一汽-吉林大学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举行了中国一汽—吉林大学红旗学院的揭牌仪式。此次签约是长春国际汽车文化节暨首届红旗嘉年华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春市委市政府、中国一汽、吉林大学积极强化人才培养,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共同打造长春国际汽车名城的重要行动。红旗学院是产学研融合发展创新机构,中国一汽将以红旗学院为重要载体,强化人才精准培养和前瞻储备。吉大人在中国一汽各个发展阶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红旗学院的成立再次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正如张希校长所说,双方以此次合作为新的起点,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实现一流大学与一流企业合作的共生互动、焕发新的活力。

与华为、一汽的 “无缝对接”开创校企人才培养新模式,使校企合作有了深度、有了高度。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这是吉大人对党和人民递交的一份满意的答卷。

携手同行,合作共赢,

开创校地合作新时代

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

“十二五”以来,我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 《吉林大学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20)》,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充分发挥我校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和人才优势,着力加大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扎根黑土地,促进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选择经济发达地区或省份,促进校地战略合作;选择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型企业,促进全面合作;选择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促进专项合作;抓住国家全面推进开放契机,促进国际科技合作。通过全方位开放合作,积极推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机遇与挑战交织叠加,碰撞出校地携手腾飞的新空间。当前,我校进入 “内涵发展、争创一流”的历史新阶段,吉林省正处在加快转型升级、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幸福美好吉林的关键时期,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也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国家高质量发展正在全面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我校将抓住历史机遇和千载难逢的机会,与各方携手并进,谋划大方向,解决大问题,产出大成果,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等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步伐,推动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快速发展。同时,为自身发展赢得更多空间、资源和机遇,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社会声望,为实现学校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联动发展,共建共赢,打造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今年3月,我校积极落实由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的要求,提出工作方案,明确12项重点任务,为解决制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关键问题,构建科技成果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格局提供思路和保障。而近日与内蒙古民族大学的合作签约、加盟长春数字经济产学研创新联盟,融入数字经济建设,更加彰显了我校科研创新之活力。

“共商率先领先之举、共谋双赢多赢之策、共筑互动联动之势,进一步把吉大的智力优势转化为长春的发展优势。”这是姜治莹书记在与长春市人民政府签约仪式上所强调的。 “吉林大学一定会坚持引育并举,成为人才输送的主阵地;一定会加强科技赋能,成为创新驱动的生力军;一定会传承创新文化,成为价值引领的排头兵!”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动作为,乘风而起。我校依靠国家政策、吉林省的有力支持和校地关系,不断开创开放合作的新格局,扎根东北大地,办世界一流大学,在未来的道路上,步履坚定,奋勇前行,书写新的辉煌!

(科技开发中心工业技术研究总院 副主任、副院长王德刚对本文有贡献)

吉林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3548次访问,全刊已有3567840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