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再走吉园之路

   期次:第752期   作者:刘伟豪/文 徐立华/摄   查看:53   


长春,是一座森林之城。犹记得,4年前初到长春时,面对满大街的松杨,我曾如此感慨。只是第一眼,我便爱上了这座“北国春城”。可是,这座城市好像有他自己的小脾气,让我感受到4年的学习生活将是十分独特而难忘的体验。毕业在即,我的思绪好像穿越回到4年前,在那个雪夜绕着吉园走了一圈。

长春和我开的第一个“小玩笑”就是台风。来不及求证为什么一个内陆城市会刮台风,他便裹挟着风雨挡在了我们军训的路上。在忍受了几天的暴晒后,台风向我们袭来,衣服也带着咸咸的大海味道。一下雨大家就会立刻从操场飞奔到“新食堂”,眼尖的人就先抢个座歇着,手快的人赶紧去超市买两瓶冰镇饮料,饥饿的人就借机补一补;或坐或站,或躺或走,躲雨的过程让大家逐渐熟络了起来,解散之后自然而然就成了朋友。从那个时候开始,“新食堂”就留存着我和新朋友对新生活无限向往的味道。

说起东北的生活,不得不提到独有的雪。东北的同学们很喜欢和我讲他们和雪的故事,尤其是高中扫雪的时候能借着机会将别人埋在起码半人高的雪堆里的故事,让我倒很想经历一番。很快,我与雪的亲密接触不期而至。10月份起,我便从跟着带班到成为带班,从拎着铲子到端着推板,身份和工具一直在变化着,下雪天日新楼到南苑那条路都留下过我们清扫积雪的身影。那时候最幸福的事情之一便是扫雪之后呼朋引伴,去日新楼吃一顿小火锅,那真是用从内到外的温热去扫净心里的雪。当酒足饭饱从日新楼出来的时候,天一般都黑了,此时的雪夜便是最美的。淡淡的乳白晕开在无暇的平面,遇见小冰块就会闪耀出独特的亮丽,每个人都有自己感受这一美景的路线,我一般会先去莘子园,那应该是晚上最热闹的地方了,同学们吹拉弹唱无所不能,办活动、打比赛、出策划甚至还有自带台灯来自习的,好像只有在这充满历史感略带昏黄的灯光下,我们才能更好地汇聚前人的智慧,为自己、社团或者小组的未来作出最完美的打算。

一路向北,在操场中央竖立着一个大大的校徽,两侧写着的“求实创新,励志图强”就像火热的烙印刻在脚下这块黑土地上永远不会磨灭。继续走在嘎吱嘎吱的路上,就能看到一座欧式风格的建筑和镶在它尖端的明月,那是外语楼。虽说平时因为英语角经常会来这里,但除了那几个常去的房间其他地方仍然像谜一样,洁白的圆弧穹顶携手南边方正沉寂的萃文楼,在纱般的月光下朦胧,恍惚间代表着东西方圆的碰撞与融合。从这里开始再往东,就是各学院的建筑,有麦氏楼、物理楼、生科楼、东荣大厦等等,正是这些各种风格、学科的韵味交汇在一起,才编织成吉大综合发展的乐章。

对于新生而言,五月花广场是无论如何都要来的“圣地”,是大学生活的开始。当我们提着行李背着包,左顾右盼在百里连营中找到自己学院的位置时,大学生活才算真正拉开序幕。填好登记表,交上材料,拿起装着钥匙的信封,跟着学长学姐,踏上去宿舍的路,这可能是很多人第一次大学线下社交的写照。虽说“五月花”,但是报道的时候已是8月,所以飞溅的水花代替了纷飞的桃花,喷泉总是会营造出七色彩虹给报道的同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激励,仿佛生活开始变得五颜六色。

可惜今年没能在5月回到那里,看看桃花和绿草交相辉映,也没能穿着学士服在校园里留下一些独特的影像。但我相信同学们都会对吉园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白山迎旭日,黑水泛金光,我们崛起在祖国的北疆”。

从来到走,从留到去,我们包裹满满的来,也盆满钵满的走,有意料之中的发生,但更多的是预想不到的结果,好像时间皇冠上最闪亮的一颗,他会持续昭示并影响着我们的一生。这趟吉大之旅,收获的不只是口音,更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JLU,justloveyou。

(作者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届本科毕业生)

吉林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15162次访问,全刊已有3633774次访问